精神医学翻译案例---新译通翻译网
精神医学
21世纪初,将完成精神疾病群体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将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从分子生物学探索精神疾病的病因将得到全面的发展,重点在Alzheimer病、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候选基因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基因组-环境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精神科各种疾病和致病基因将被陆续克隆,在此基础上,21世纪的后期将可能开展对精神疾病有效的基因治疗,从而完成精神医学发展史上一个质的飞跃。
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的各种神经生化假说(主要指经典神经递质假说和神经肽假说等),将在新世纪陆续得到验证;随着神经生物学对各种与精神疾病有关的功能蛋白(包括受体、代谢酶等)性质的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机制也将得到阐明。在20世纪80年代后,CT、MRI、SPECT等现代先进检测仪器开始用于精神医学,使神经影像学在精神医学领域有了初步的发展。
21世纪我国各大城市将逐步装备PET仪在临床科研中应用,精神医学的脑功能影像学将出现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活体脑部受体的研究将彻底取代20世纪在精神病患者尸体脑组织上的研究,这对克服许多实验不稳定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热衷于寻找直接服务于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的某些精神生理学标志,虽然探索的结果往往自相矛盾、莫衷一是,但这方面的工作在新世纪会得到加强,除了在脑电生理、眼球运动等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推广之外,新的、更多的精神生理学标志将被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精神卫生机构硬件建设 精神病患者从20世纪初完全封闭式的病房,走过20世纪末相对开放的病房后,将昂首步入新世纪敞亮而开放的“疗养所”—人类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将使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更多地受到人道的对待;医护人员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其工作环境、社会地位、收入水平都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明显改善,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接近。
精神医学翻译成功案例: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研究所
弋阳县精神医学研究所
第十届国际行为医学大会
世界文化精神医学协会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